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履职 >文章页

人勤春早 振兴八桂

——全区各级人大、人大代表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http://www.gxrd.gov.cn    2023年03月24日 16:23      来源:广西人大网

  今年2月13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紧跟中央号召,我区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纷纷将目光投向乡村沃野,以扎实的履职担当,用心描绘“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的“八桂春耕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建设农业强国”作为重点提出,意味深远。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守好“三农”基本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容有失。

  首都北京,举国瞩目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今年两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新媒体平台上发出了这样的邀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让‘希望的田野’迸发更多活力?我们期待代表们为大会带来更多富有‘泥土味’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新一届在桂全国人大代表如约而至,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建议》《关于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完善农村人才战略的建议》等一大批涉农建议,为加快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踊跃建言献策。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区,高质量建设‘10+3+N’产业体系,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程,打造广西六堡茶、百色芒果、柳州螺蛳粉等一批特色品牌。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争做口粮基本自给省区、有余粮省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区是传统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迅速补齐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短板,既有利于全力推进我区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更是坚决执行党的二十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应有之义。

  桂西山城德保,都安乡人大组织起人大代表中的农业专技人员,进村入户“传经送宝”。人大代表们在田间讲授施肥配方,上山林为果木问诊,走家入户推广农机技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农户们遇到的各种农技难题。

 

都安乡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翻山越岭,道路崎岖,他们没有怨言。每每看到自己的技术能够为“脱贫摘帽”不久的乡亲们倾尽心血发展起来的特色种养产业增色一分,他们向乡村迈进的脚步就愈发坚实一分。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乃至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统一,靠的不是“嘴皮子”,要的正是这样的“脚板子”。

  桂中腹地象州,百丈乡人大联合乡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清果种蔗正当时 人大代表助春耕”活动,大力宣传“退果还蔗”优惠政策,推广优质蔗种。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们现场示范,扛蔗、砍蔗、摆种、培土……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地触动着现场围观的群众,一传十、十传百,“砍果种蔗”的消息一夜传遍山乡。

 

百丈乡人大主席团在沐湟屯田地间开展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活动的感召下,百丈乡仅民进村一个村,就清理出近百亩果地,重新种上了优质蔗种。乡人大代表罗丽娜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次引进的优质蔗种亩产量在5吨左右,预计总产量500吨,按照目前500多元一吨的甘蔗收购价来算,民进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达到25万元!”

  群众工作难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更难做。一场未事雕琢的活动,不但生动而准确地传递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两大要点,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如此鲜活的基层民主实践,着实配得上现场群众频频竖起的大拇指。

  广西民营经济的“活跃代表”北流市,在六麻镇六楼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谈到村里的撂荒地,村民们敞开了话匣子。“我同意以连片承包的方式,引进有能力、有意愿的种植大户承包复耕撂荒地。”“集中流转闲置耕地给种植大户经营,既让村民有租金收入,又可以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我也同意。”……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的议题——村民代表现场票决人大代表提出的撂荒地处置建议。

 

北流市六麻镇人大代表组织村民采收蔬菜

 

  为了给村里的撂荒地找出路,六楼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人大代表可没少下功夫。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细致调研,他们慎重地提出了“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的建议。

  这一建议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全票票决通过。村里以每亩700元的租金从村民手中整合了100多亩“碎片化”土地,再由镇人大牵线,引入种植大户承包,建设蔬菜种植基地。

  规模化的种植带来了高效的间套轮作方式,规范化的生产流程更是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和经营风险。往日里无人问津的撂荒地,眨眼间变成了挂满“金宝宝”的果蔬园,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到基地务工,不但是看重不菲的酬劳,其实心里盘算得更多的还是要在基地里学技术,回家照样子打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读到的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全面部署,更应读懂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农业文明的复兴。

  把农耕文化写入血液的中华民族,其农业文明的每一次跃升,都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双生兄弟”的“和谐共处”。

  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解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时提到,“中央这些年来推进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为手段的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等,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乡村发展中所重视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本来都是人民的,三变改革也是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北流是广西民营经济最活跃的一隅,也许大家无法准确描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但凭借着耳濡目染的商业思维,六楼村的人大代表用他们对生活、对经济的质朴理解和对民意的满满敬重,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加持下,带着家乡的撂荒地,勇敢地探索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八桂大地上,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助力农事的好经验、好做法不一而足,不胜枚举。从推进农业立法到强化涉农监督,从办理涉农建议到下田躬身农事,从通灌渠推良种到开直播讲技术,从紧盯粮食保产稳产到聚焦本地特色农业……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建设农业强国”。其实,我们都怀揣着壮乡儿女与生俱来的淳朴与踏实,在心里默默地、郑重地承诺着:“聚焦农事,我在岗!”

 

(孙曦 许政德 陆玲玉 孙春兰/文)

 

 

初审:刘俊宇 二审:谢欣哲 主审: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