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市县人大 >文章页

2021工作回眸|小站点“融”出大智慧 常履职“联”入民心里

http://www.gxrd.gov.cn    2022年02月24日 17:27      来源:南宁人大微信公众号 2022-01-24

  “终于结束了过马路提心吊胆的日子!”青秀区星湖路人行天桥的建成,解决了新竹社区许多居民心里的“堵点”。新竹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黄文坚说,多亏了人大代表多方走访落实,才让“行路难”变为“有路通”。

  路上的桥连起了心中的桥,在南宁市,“有问题找人大代表”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新习惯,这得益于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的要求,扎实开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主题活动,带动南宁市1.2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进入732个联络站点开展主题活动,使各站点成为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促进问题解决和工作改进的履职平台。

  2021年以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在南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用力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守正创新讲好人大代表履职故事,持续擦亮人大工作“南宁品牌”,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贡献了人大力量。南宁市的站点建设工作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第四次肯定。

 

做活代表工作:让“靠后倾听”变“靠前履职”

 

  一次“更名改姓”,给邕宁区新兴社区的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和提升。

  按照自治区、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活动部署,新兴社区将“人大代表之家”更名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并推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

  增加1名联络站站长、1名联络员入驻社区代表站点,13名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站;投入26万元开展站点基础设施提升;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为三级人大代表安排固定联系的基层代表、选民群众……一项项变化的落实,让代表履职工作逐渐鲜活了起来。

  “各级人大代表进入站点后,我们的活动开展就更丰富了。”新兴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农桐城说,包括邀请居民提意见、组织代表到小区调研、拓宽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等,2021年这样的活动举办了20余次。

  新兴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每月10日定为代表接待选民日。谁将进站接待、在哪个时段接待等信息都会提前向群众公开发布。通过搭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平台,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群众按时参加接待日活动,合理反映个人诉求。

  位置更靠前、履职更主动、落实更迅速,站点融合真正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站点成为充分听取民意的“直通车”和问计于民的“最前线”。

  如何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密切?

  ——当好“四大员”,坚持履职初心。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南宁市站点开展调研时,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和群众的“联络员”、政风行风“监督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响应,深入宣传宣讲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和南宁市委的决策部署,同时把社情民意反映给党委、政府,并抓好督促落实,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强大力量。

  ——畅通沟通渠道,缩短服务距离。南宁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进站履职,带动南宁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进入站点开展履职活动,各站点召开民情沟通会、调研座谈会等1000多场次,提出意见建议1500多条,其中重点建议360多条。

  ——机制更完善,活动更常态。南宁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存在的站点发展不平衡、部分代表进站履职积极性不够高、站点活动不正常等突出问题,以站点“十个一”活动为主要抓手,以“五个机制”为保障,全力培育打造“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的代表工作品牌。

  邕宁区精神病专科医院整体搬迁、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羁押场所管理会见难……一个个难题、一个个项目,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多级联动中取得了积极进展,站点“混合编组”模式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凸显优势。

  “通过开展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建立‘五个机制’,落实‘十个一’要求,编入本站点的人大代表中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自觉定期进站接待群众、聆听民声、协调解决群众难题,有效带动其他人大代表纷纷进站履职,站点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得到了本地群众的广泛认可。”邕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荣科深有感触。

 

做好民生实事:让“为民做主”变“由民做主”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生连着民心,如何守住民心是关键。

  在隆安县都结乡普权村,一面面矗立在乡间村道急弯处的道路反光镜见证着民心所向。“这是我们去年6月完成的民生项目。”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隆安县都结乡普权村第一书记邓云介绍,反光镜有效解决了都结乡西南片区6个村近9000人的出行安全问题。

 

  

走进隆安县都结乡普权村,一个个直立在乡间村道旁的道路反光镜引人注目。

 

  原来,普权村位置偏僻,20公里的村级道路穿过山间,蜿蜒曲折,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一度居高不下。为有效提升群众交通出行安全,南宁市人大机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充分调研、倾听民意的基础上,将都结乡西南片区村级道路反光镜建设项目列为2021年市人大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并争取到资金1.5万元的支持。

  该反光镜建设项目完工后,附近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近六成,土货出山有了“安全通道”。“有了反光镜后,我们出门有了保障,家人更放心了。”普权村村民李国英说。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沉下去、深下去进行调研摸底,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调研: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形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三问”清单,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依据;带队深入结对帮扶社区、村庄走访调研,就帮扶社区困难户、推进重点民生项目、促进各民族共建共融等相关热点进行研讨调研;创新推出“民生微实事”活动,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梳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短平快”方式推动626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等问题,筛选出5个项目作为市人大机关直接实施的项目,11个项目上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公室作为市级项目统筹推进。”南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宁市人大机关负责的5个直接实施项目已全部完成;11个市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均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做强工作品牌:让“履职平台”变“集智平台”

 

  “是否出台政策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如何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对邕江的保护措施能否更细致一些?”近年来,社区群众主动走进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南宁市的立法工作谈想法、提意见。

 

  

2021年11月15日—16日,良庆区蟠龙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法律修订引发善治讨论”为主题

组织召开多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会。

 

  2021年11月,在良庆区蟠龙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和律师事务所、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一起以“法律修订引发善治讨论”为主题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这已成为南宁市各站点经常出现的情形。

  “去年,美丽南方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累计举行立法征求意见和调研座谈会46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32次,整理报送立法意见建议120多条。”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梁维真表示,站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群众也越来越信任站点。

  近两年来,南宁市各站点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立法五年规划、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征集、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各级人大代表、社会各界通过站点提出立法建议项目70多个、法规草案修改意见建议600多条,那兰鹭鸟保护、宾阳炮龙文化保护、茉莉花保护、居家养老服务等10多个项目直接列入立法规划、计划。

  关注群众“小事”,做好立法“大事”。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使各站点成为群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平台,让群众的意见原汁原味地提上去,使立法的成效不折不扣地落下来,让民主法治深植在广阔的基层土壤中。

  勇于探索、守正创新、纵深拓展,人大工作“南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力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去年以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用力推进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抓好硬件设施、风格形象、制度管理、智慧化水平“四个提升”,让代表履职更规范、群众参与成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把信息化建设触角延伸到基层站点,为服务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将“智慧人大”与“站点建设”深度融合、密度糅合,打造“智慧南宁人大”品牌。“智慧南宁人大”建设获评2021年广西信息化优秀案例奖,成为自治区人大系统唯一获奖项目。

  从明确代表职责到细化进站标准,从厘清群众诉求到落实民生所需,从擦亮品牌底色到持续创新突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以推进站点融合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下一步,南宁市将全面运用“智慧南宁人大”赋能站点,持续提高站点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实施代表履职考评积分管理,继续推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常态化、实效化。

 

 

初审:黄紫红 二审:谢欣哲 主审:覃宇扬